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還完淚就還字










一入場見到一個貨倉場景,台前擺放著十二對高踭鞋。古時十二金釵借代女人,今日係十二高踭?

十二金釵經常角色互換,因為並非代表十二種女性,而係十二種女性特質。每個人都潛藏住十二種特質,有時你會係林黛玉,有時你會係王熙鳳,有時係薛寶釵,有時係襲人,有時係晴雯,有時係湘雲,有時係迎春,探春,惜春

好多時性格決定命運,尤其是女人好多時鍾意擺自己喺受害者個位度,自傷自憐。好難幫到你個喎,就算愛你嘅人都愛莫能助。


中文劇名《賈寶玉》係面果浸,英文名《Awakening》係底果浸。透過紅樓夢賈寶玉嘅故事帶出覺悟。

而家眼見好多人為口奔馳,做著非本性所願的事,生活營營役役,庸庸碌碌,面對不平事,卻敢怒不敢言,或已經馴化到只會淡淡然講句「係咁架啦」,甚至去參與壓迫其他人成為大氛圍嘅同類。餘下仍保存赤誠之心嘅人,厭倦現世,就選擇逃避,被貼上「一蟹不如一蟹」、「八九十後」、「反叛」、「不務正業」、「剛愎自用」等負面標籤。

「你為何話這純屬少年煩惱 不知我已經 絕望得比你早」《少年維特》已有端倪。

而今次光明會教主俾我地嘅啟示係:喺亂世唔好逃避,要留低用勇氣面對。

《拋磚引玉》一曲派台時曾經懷疑點解首歌咁rock咁振奮,同紅樓夢賈寶玉等一概好唔match咁,現在終於悟了。


um…感覺到你行前左,恕我跟不上你的步伐了。都明白我地而家喺大觀園好難生存,如果你搵到適合你嘅土壤都想你離開呢度。分開,是為了再見。你即管出去滾啦,我地始終會喺番埋一齊嘅。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借錢浪漫化


財務公司連偉人哥倫布嘅事跡都搬出黎賣廣告,真係唔該晒。


借錢同放數一向俾人負面感覺。



工業化初期,清教徒有一種救贖嘅焦慮(salvational anxiety),個個都係罪人,要緩和焦慮就要就要自我克制、延遲享樂同埋刻苦耐勞黎贖罪。要先辛苦工作之後至可以享受回報 (effort before reward)。呢種先苦後甜嘅清教徒道德標準(Protestant ethic) 令人安份咁做一個服從嘅勞工,同資本主義(capitalism) 雙劍合碧影響好多工業化嘅社會。大眾嘅觀念普遍覺得借錢係先洗未來錢,唔踏實,好唔掂。而放債人一向都被標籤為大耳窿、九出十三歸、聯想到黑社會、惡形惡相、紋身大漢淋紅油……


今時今日,資本家對人民嘅剝削,已經由勞動層面伸展到消費層面。由強硬嘅壓榨變到溫柔嘅蠶食,鼓吹消費享樂 (reward before effort),洗左先,碌卡囉,借錢買樓係好閒嘅事。工作係為左還卡數,供樓,係之前享樂嘅代價,先甜後苦。安信與你稱兄道弟,邦民女夠體貼……一切都係情感包裝。哥倫布咁叻嘅人,佢嘅鴻圖大計都要靠「情深義重」嘅女皇資助先至成功,借錢嘅唔代表係失敗者,放數嘅都唔一定係壞人 (追數果時就唔知喇)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如果沒有你,Dior怎麼過~




「替補機制」由Bill Gaytten頂替John Galliano執掌帥印。

沒有GallianoDior是甚麼模樣呢?

Haute couture精煉手工係無容置疑,但今季望落好似係幾個系列嘅衫咁。

之前喺彼思動畫研討會聽過講者話 “story is the king”,幾好技術都好,故事先係最緊要,有theme先至係靈魂。時裝唔同服裝 (曾經同讀fashion design嘅朋友傾計,發覺佢地強調時裝同服裝嘅分別,服裝functional為主,著得上身嘅衫就係喇;而時裝係藝術,講求設計意念,有態度風格,有潮流嘅。) 一個品牌一季嘅collection都要有靈魂,而家就似乎魂魄唔齊咁。

一個組織架構制度係完善的話,唔會話無左邊個唔得架,但時裝界呢個咁講個性,咁主觀,咁藝術嘅行業,係好需要一個精神領袖。一間公司最高領導人走左,都仲可以正常運作,係!dior都仲可以繼續造衫,但係造出黎嘅衫夠唔夠格先?

有人形容haute couture係夕陽工業,重本,買得起嘅人又少,但都繼續做係因為對塑造品牌形象有好大作用,真係大show咁做,而John Galliano每次完show出黎鬼馬謝幕都係一個亮點,精神領袖果種charisma係無得轉讓或承繼的。

上次2011/12 fall winter就一班著實驗室袍嘅幕後功臣出黎謝幕,collectivism淡化individualism。(參看http://www.youtube.com/watch?v=64kqpgEwYYY)

(係呀,你估全部都係Galliano一個人做晒咩,大把人幫佢手,係teamwork,只係時裝界一直都好強調個人傳奇色彩姐。)


也許就正正缺乏一個壓得場嘅大佬出黎震住,連我呢啲旁觀者都出黎依牙鬆弶。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Wyman都講romantic capitalism

我之前你係鍾意呢度嘅果篇blog咪講過romantic capitalism嘅?Wyman都講類似嘅嘢呀,咁當然佢嘅文筆好過我好多啦……


Buy Me A Sunday:黑店 白店 魔店

20110703

武俠小說中有種黑店,不知就裏的客人兩杯高粱白乾到肚,輕則一覺醒來銀両盡失,重則連喊寃機會也無,不值錢的皮囊直接被剁成包子餃子的肉餡,以便款待下位上門的「黑客」送酒。
今時今日做生意,咁樣嘅態度唔係「唔得」,係「唔使」,真正高明的商人要殺你,根本不用磨刀霍霍自己動手,也許只消打開高貴的舖頭門口,輕輕加兩句嘴頭,千里迢迢跑到人家堂前自捅一頸血的,分分鐘是你自己,還用盆子裝起大桶蚊飯笑笑口求人家要呢!
真的,世上還真是有這一種店,他們不知施了甚麼法術,你一走進去呢,不知何故就想畀錢,好像不買點甚麼才出來就渾身不安樂一樣,到了這個地步,貨品本身好不好已經不再重要了,魅力純粹來自那個購物經驗,或更準確地講,那間 shop
如果一個店能單靠「有型」便足以令你甘心付錢幫襯,那麼它謀財害命的功力也不只明刀明槍的「黑店」那樣「低莊」吧,至少,它也是更高級更清潔更殺人不見血的「白店」吧!

白店一號: Acne

近年見識過氣場最強大的「白店」,是倫敦 Dover Street Acne概念店, 4層高的洋房佈局不似店頭反而似對新搬進城的有型中產夫婦家居,呢呢呢,老公是跨國廣告公司 creative director老婆是前衞畫廊的 art dealer的那種呢,令人忍不住好想同佢哋 friend吓做吓朋友都彷彿覺得自己有型咗嗰種呢……所以他們的櫥窗都不是櫥窗,沒有木公仔甚至沒有 display衫,只是一塊落地大玻璃讓人看穿裏面的大梳化,畫作書本和 Baby Grand Piano,是,真是無端端會有個人走出來彈足一粒鐘李斯特那麼「有氣質」的,最最 hard sell的只是那個琴師穿了全身的 Acne而已,而他們搞了那麼多形象工夫也只不過是為了賣價值一千幾百的 T恤牛仔褲,那種摩登的態度是不知何故令人很想沾上一點關係的,好像我在這裏買了一雙襪子我便會被納入成這個潮流生態系統的一部份了一樣,甚至說,只要我「奉獻」了,這座有型「聖殿」便會歡迎我「入教」了一樣。
(年初逛完這個店的第一感覺是,香港是個甚麼 shop都「要有」,而且「要有先」的地方,這樣有格調有態度的 Acne Shop求神拜佛一定要快快有,還要原汁原味的有啊!)

魔店一號: Abercrombie& Fitch

不過似乎香港更快會得到的,是另一所「有魔力令人自動繳金的店」— Abercrombie& Fitch
如果因為有型可親而令人主動投懷送抱的 Acne旗艦叫做「白店」,那麼我只能稱呼一切都更不可思議的 A&F店為「魔店」。
那個「魔」字並無貶義,只是當所有事情都那麼違反常規常理常情時,也就只能用有點邪門的「魔」字才能形容這個前無古人的個案了。
不,不是說 A&F近年專在大國名城選取最旺最地標式而且通常是古蹟級的巨型建築物作龍頭大店所以才「違反常規」,他們最不按牌理的是租下了這些具歷史價值的莊嚴巨宅之後,往往把它改裝成即使在日頭仍烏燈黑火的派對勝地,俗稱「蒲場」,即是原本給年輕人跳舞喝酒搖頭擺腰結識對象的「天堂+地獄」, A&F卻抽取了那些氣氛、燈光、音樂、裝修才賣本應充滿陽光感覺的 Polo shirt、牛記、拖鞋、短褲……
令我不解的疑團有三: 1作為一個「蒲場」,有時我都覺辛苦難捱,如今連最吸引的元素「喝酒」「跳舞」「媾仔/女」都統統拿走了,只剩下最難頂的「熱」「焗」「逼」「汗味」和「吵耳的音樂」,我估人人應該走夾唔唞,為甚麼反而間間 A&F都異常聚腳兼常有人滿之患呢? 2一間長期派裸身模特兒在店內提醒顧客「不要着衫」的店為甚麼偏可刺激起大家的「買衫/着衫慾」呢?
3
明明是父母通常嚴禁子女出沒的「淫窟」類場所,為甚麼我卻常常看到一家大細兩代同堂老竇老母可以突然撇除成見帶着未成年的仔女一起逛 A&F當是有益身心的周日正常親子活動呢?
有沒有熟悉購物心理學/室內設計學或 whatever有關學問的高人可以指教一下?

Acne白店番外篇

我的理論是,促銷的重要秘訣乃「附送故事」,故事越有趣則貨品能給予顧客的滿足感越大,出售機會也越大。
最近發現,原來「附送故事」,乃可擴展至售賣貨品的那間「店舖」。
例如,以下便是一個很有附加價值的店舖故事,不知 Acne是有心還是無意選中的開店地址。
從何說起呢?
先提提,如果你對「犯罪學」、「心理學」,或「犯罪心理學」有一點點皮毛認識的話,這故事聽起來將更有趣。
之前我講過,近年因為自己迷醉於 Acne這個瑞典品牌的簡約摩登而且「有啲嘢」,最重要價位訂得好,守得住一個偏便宜的位置,所以當我成了他們的 fan之後,便到每個有 Acne Shop的城市都會特地拜訪,去年初遊他們的基地瑞典斯德哥爾摩,當然有去過「總壇」朝聖。
輾轉一年後,上星期在巴黎的 Acne春夏男裝騷, show後結識了他們的 PR小姐,談起我那麼喜歡他們的倫敦店,又竟然連斯德哥爾摩店都去過,便私人醒了以下這個故事給我!
「你知道嗎, Acne的斯德哥爾摩店在 70年代時前身本來是間銀行啊,(吓,是嗎?不像呀!)是呀,而且那兒發生過一件搶劫銀行事件,幾個劫匪進去以後還脅持了 4個職員做人質 6天呀,(後來呢?)後來其中兩個被脅持的女職員竟然愛上了兩名劫匪還訂了婚呀……
看到這裏,如果有聽過這故事的讀者們一定會和我當時一樣,興奮地衝口而出吧!「 Stockholm Syndrome!」原來這個心理學名詞就是起源自這間 shop,這個位置的,我無端端又覺好浪漫,想即刻買多兩條 Acne Jeans了!(註: Stockholm Syndrome「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意結。起源於 1973年瑞典斯德哥爾摩 Norrmalmstorg廣場的一宗脅持人質銀行劫案。)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703&sec_id=462&art_id=15396321



咁鍾意買嘢嘅我地,係咪都患上左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呢?

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加菲貓與社會學 (食水深超級市場)


細個好鍾意睇加菲貓,而家睇番覺得佢講嘅嘢都幾社會學。

呢一集講士多無乜人幫襯,因為啲人去晒隔離新開果間超市(仲記得當年無線將超市嘅中文名譯做「食水深超級市場」,好貼切。),而加菲嘅主人亦都俾大抽獎吸引左過去。

超市賣嘅嘢特別貴,而且專登將平嘢擺喺又高又難攞嘅位置,貴價貨擺喺就手嘅位置,又喺購物車嘅轆度做左手腳,令啲車好易側埋貨架果度,咁車上嘅小童就好易攞左貨架上啲嘢落架車度,唔覺意買多左嘢。

好在有加菲揭穿奸商嘅真面目,啲人又紛紛回歸幫襯番士多伯伯了。

原來Jim Davis 同小克一樣都係透過隻肥嘢黎講社會,一隻係加菲貓,一隻係聾貓。(~)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8月號



向來都唔鍾意薛凱琪,覺得佢講野好作狀,但漸漸俾佢果一種淒戚嘅歌女感覺所吸引,例如《慕容雪》同《除下吊帶前》。

8月號》都係。

MV裏穿著華麗的晚裝,站在人咁高嘅巨型雜誌前,閃光燈下騷首弄姿,穿梭於每一頁之間,薛凱琪彷彿(objectified)物化成雜誌一併供人閱覽,有點迷失,有點厭倦,有點幽怨……後來卸下濃妝豔抹,展現所謂嘅「真我」,帶笑離去。

藝人不嬲都被包裝成商品供消費者娛樂,賣藝包埋獻身,半賣半送。《8月號》嘅歌者亦都好樂意分享喜怒哀樂,唔會帶你遊花園,唔講大話,唔堆砌,但係呢個係咪真嘅佢呢?畢竟藝人同觀眾嘅接觸都隔著一層media representation

每個人都有別人睇唔到嘅一面,請容許一點祕密空間。

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你係鍾意呢度嘅



女:「記得我喺度同佢講我愛你。

第一次黎呢度,就喺五枝旗桿等。

第一次見到明星。

星期日喺度行街會撞到朋友。

星期三,一樣會撞到朋友。

記得放工黎呢度拍拖,拍拖黎呢度買野,買完野,啱啱倒數。就喺果刻,我心裏面講句:我愛你。」

男:「你係鍾意呢度嘅。」

女:「一個海港只有一個海港城。」



男:「記得我喺度同佢講我會等你。

第一次黎呢度,就喺五枝旗桿等。

記得細個,阿爸帶我黎買糖。

第一次出糧,買錶俾自己。結果買多兩隻。

記得星期日響度撞到朋友。

星期三,撞到女朋友。

記得我喺度同佢講:我會等你。其實我偷偷地去買新相機。」

女:「你係鍾意呢度嘅。」

男:「一個海港只有一個海港城。」



海港城嘅廣告一向以女性為主,例如心入民心嘅「心情好買鞋」「做女人點可以唔化」反映Shopping唔係女性嘅專利,男性都鍾意買野嘅,所以廣告分別有男性為第一人稱及女性作第一人稱嘅版本。


廣告主要係用左回憶黎引起觀眾共嗚。你細個都黎過呢度,你都試過喺度等人,你都試過喺度撞到朋友,撞過明星,第一次出糧喺度買野,喺度拍拖,喺廣東道倒數……


童年回憶,反映出海港城都算係香港同級數商場之中歷史較悠久嘅商場 (不過透過裝修及不斷擴張,沒有老化嘅感覺)。加上五枝旗桿就係呢個商場嘅特色,(八九十年代好興約喺果度等人,亦有唔少電視電影有呢個橋段)。而家商場來來去去都係果d店鋪,尤其近年尖沙咀有不少新商場冒起,海港城更加要強調其獨特性,「一個海港,只有一個海港城。」面向維多利亞港,停泊著大型遊輪,優越嘅地理位置,唔會同其他商場混淆。「第一次出糧,買錶俾自己。」有意義有紀念嘅消費。「撞到朋友」,反映呢個商場嘅大眾化,你同我都會去果度留連,所以唔難撞到。「撞到明星」,明星係一個fantasyidentity,亦反映商場嘅高檔。因為高檔,所以明星都會黎。就算你未真係撞過,你都會憧憬撞到。廣告中係taken for granted嘅異性戀意識形態。「你係鍾意呢度嘅」男聲讀白由女聲回應;女聲讀白由男聲回應。「我愛你」無清楚交代「你」是誰,可以係人,係自己嘅另一半,亦都可以係地方,(呼應之後的一句「你係鍾意呢度嘅」),任由觀眾自行解讀。廣告營造紫醉金迷嘅氣氛,衣著打扮華麗得有點不現實(有幾可見到行街嘅人係著成咁先),拎住大抽氫氣球,翻飛嘅棉花糖,倒數嘅煙花……令你對呢個地方充滿fantasy


就係呢啲情感、呢啲意義、呢啲 fantasy令你點解喺個個商場都係果啲鋪頭嘅時候依然揀去呢度而唔係其他。


有無聽《北風和太陽》嘅寓言故事?北風同太陽兩個喺度鬥叻,咁不如比賽啦,啱啱有個人行過,邊個可以令果個人除衫嘅就贏。北風起勢咁吹想吹甩佢件衫,但係越凍果個人就越捉實件衫,點都吹唔開。到太陽喇,太陽發熱令氣溫暖番仲開始熱,果個人就自動除衫仲跳埋落水。故事講嘅就係受軟唔受硬,軟攻比強攻更能達到目的。


Romantic capitalism就係類似嘅道理。馬克斯(Karl Marx)講嘅capitalism資本家(capitalist)由生產過程剝削對工人階級 (working class) 用黎分析今時今日已經唔夠全面,剝削已經伸展到消費嘅層面。由強硬嘅壓榨變到溫柔嘅蠶食。浪漫愛情係現世嘅宗教,喺呢個亂世[1]提供精神寄託,所以商品往往都加入浪漫嘅元素作包裝,消費嘅同時擁有如沐春風嘅浪漫感覺。Shopping mall 就係其中一項new means of consumption[2]令你著迷(enchanted),引誘你消費,令人消費多過佢地本身所需,甚至係多過佢地所負擔得起。以前五枝旗桿等,係會約實幾點喺一個固定嘅地方等。而家因為手機嘅普及,通常只係會約大概時間大概地點,rationalization時間就係金錢,覺得企實一個地方等人係浪費時間咁,你未到我就行下睇下野先。可見Enchantment中亦有rationalization,兩者在後現代社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咁存在著。五光十色,花多眼亂,意亂情迷,喺商場逗留得越耐,就越大機會消費,原本等人唔覺唔覺就變左買野。出糧買錶,賺左錢就要買啲野,叫做獎勵下自己?資本家透過廣告等各種手法鼓吹賺到錢就要消費嘅風氣,打工仔從資本家手中賺取人工,轉個頭透過消費將d錢落入另一資本家手中。諗住買一隻結果買多兩隻,入左迷暈陣會令你買多左野。因為洗左錢又要繼續工作賺錢喇,賺完去洗,洗完又要再賺……循環不息,勞力是無止境。活在塵世中嘅你,又唔察覺自己俾人抽緊水個喎,仲不知幾開心咁將金錢乖乖奉獻,就算買唔到你通常會覺得係自己嘅能力問題,而唔會覺得個機制有問題。呢個就係romantic capitalism嘅魔力。


羊毛出自羊身上,商場用喺廣告、包裝嘅錢就會轉嫁到舖租,商戶就將舖租轉嫁去調高商品價格,到頭來都係消費者負擔番。


明知俾人呃都繼續中個頭埋去?氹得你開心吖嘛。你係鍾意呃呃氹氹嘅~ (只要唔係輸身家的話)



[1]有一派社會學家如Anthony Giddens形容後現代社會係充滿風險嘅社會(risk society),現代社會時期(modern society)大眾相信理性科學相信權威,但進入左後現代社會好多野已經無絕對嘅對與錯,訊息萬變,今日係咁聽日已經唔係咁,專家權威已經無以前咁可靠,政府俾人狂插,好多人覺得未來無法掌握,面對好多uncertainty,變得不安。

[2] New means of consumption係指一啲令消費者消費嘅方法/手段,如:信用卡、商場、主題公園等,總之令商家最得益嘅。



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解構Natalie Portman Miss Dior Chérie 電視廣告




有人話亦舒嘅小說寫親都係俊男美女,佢話:「世上已經那麼多醜陋的事和粗鄙的人,娛樂時想看到年輕漂亮的面孔,人之常情嘛。」[1]

香水廣告尤其係,當電視廣告仲未先進到可以聞到香味嘅時候,附帶嘅感覺好緊要。香水從來都唔只係除臭咁簡單,看似虛無飄渺卻係魅力、誘惑、催情……甚至有講法話人對氣味嘅記憶勝於其他嘅感官。細細枝賣到貴一貴,意義大於一切。

風和日麗,春光明媚,公園調情,床上繾綣。加埋大有來頭嘅配樂 "Je t'aime... moi non plus",法國品牌理所當然用番法國嘅歌,歌詞係關於一對戀人做愛時嘅情慾對答,當中夾雜著呻吟聲,仲有呢首歌背後原來有一個傳奇故事[2]

係咪好浪漫呢?係咪想入非非呢?

雖然係erotic,但女主角有別於典型嘅sex object[3]。由Natalie PortmanMiss Dior,佢俾人嘅印象係性感、靚得黎又有點演技嘅女星,唔係花瓶,女人都鍾意佢/ 唔抗拒佢嘅 (d女人係會無la la俾女人莫名其妙地憎)。 顯然廣告係由女性角度出發的,Miss Dior 解開情人嘅黑色蝴蝶領結,蒙住情人對眼,到繞在自己頸上把玩著,一副悠然自得嘅樣子。因為呢隻香水嘅target audience target consumer都係女性。我用呢隻香水,我就係Natalie Portman。廣告中黑色蝴蝶結係一個重要符號,男主角嘅黑色蝴蝶領結,傳統Dior香水瓶 “The Legendary Bottle”[4] 同樣繫住黑色蝴蝶結,而新香水瓶嘅設計仍保留蝴蝶結嘅元素。擁有香水 = 擁有埋個男人,擁有浪漫,擁有廣告裏面嘅一切。

不過男性睇呢個廣告可能有另一番解讀,Natalie Portman!正喎,加埋配樂模擬嘅呻吟女聲,「稍為鹹濕少少都扯扯地」[5]。買呢枝香水俾條女呢,我條女就會變左Natalie Portman喇。又甚至買呢枝香水返黎索一索,我就擁有Natalie Portman……引發無限幻想……

無論點睇都好,相比Natalie Portman 拍波蘭斯基執導嘅虛疑香水廣告[6]Dior呢個男性支配感無咁強。

現實太多不如意,需要一些麻醉劑。romantic capitalism[7]


P.S. 官方網頁嘅設計同樣賞心悅目www.miss-dior.com



[1] Jessica20102月號

[3] Sex object泛指一啲得個殼無思想無內涵鏡頭前只係負責擺挑逗姿態嘅女人,同物件無分別。

[5] 此句出自《肉蒲團潮文》

[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jpFLBbOpxg 片中兩個女人為枝香水爭餐死,但最後香水落入男人手中。仿佛佢地嘅鬥爭都被看在男人眼內,蚌相爭漁人得利。

[7]資本家對人民嘅剝削,已經由剝削勞工演化成剝削消費者,不停刺激你嘅購物慾氹你洗錢。係呀我係搶係錢呀,但我無迫你喎,你心甘情願俾錢我個喎,仲好開心tim~

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彼思展覽的反思



彼思動畫25年展覽,睇到好多分別用鉛筆、木顏色、marker、粉彩、水彩、墨水、塑膠彩、數碼繪圖嘅畫,好靚好靚,十分enchanted,大開眼界然後發覺自己畫畫仍然有好大嘅進步空間。

可是亦看到一些睇唔過眼的事。管理員不停叫著不准拍照,D人依然故我地大無私讓影影影,有的知道不能影相就感到十分沒趣,好悶。也許,他們都被商場展覽縱壞了。在香港,大眾看得最多嘅展覽都係喺商場,商場為左增加人流,每逢過時過節總會搞d展覽。展覽有無意義/訊息帶出?邊個係創作人?唔知。咩都唔緊要,總之公仔夠得意,有理無理有得企埋去影一大餐就開心,喺商場消費滿幾多錢就有乜野送......呢個就係現今消費社會主導嘅展覽。

而今次彼思展覽嘅地點係政府康文署轄下嘅文化博物館。雖然算不上係莊嚴嘅地方,但起碼都算係保持安靜不准飲食果類嘅展覽場所。一般展覽只要在不用閃光燈的情況下是准許拍照的。今次彼思展覽因為作品嘅版權問題,除了館外的擺設,館內一律不准拍照。這不是文化博物館第一個不准拍照的展覽,但是次展覽的由於題材關係,吸引了看迪士尼動畫的龐大觀眾群,(無錯,博物館及傳媒亦以此作招徠賣點。) 這群人大多是博物館的稀客,遺忘了或根本沒有參觀博物館要遵守應有的守規則的意識,所以釀成左咁嘅局面。

講真,在香港這個消費主導嘅社會,人流總是聚集在消費場所,博物館通常係讀書時跟學校去一次起兩次止的事,那麼博物館又會有多少個常客呢。當然博物館並不是以人流來衝量其存在價值,相反在消費主導的社會,更加應該舉辦一D商場唔會搞嘅展覽,好讓非主流非商業化的創作人/藝術家得以生存,照顧小眾興趣。不過站在商業化的洪流裏難免有所動搖或被動搖,不只是商場,博物館也希望吸引人流呀,想藉此吐一吐氣揚眉,好得對上頭、對彼思有交代。

或者,往好方面想就是吸引一些不會到博物館的人到博物館,可是吸引呢班人嘅同時係咪應該將參觀博物館嘅意識灌輸埋俾佢地呢?明白你都係因為鍾意先至想影低留念,但話明唔准影相仲要影,係咪好唔尊重創作人呢?創作人都係想多D人欣賞先至將作品展覽出黎與大眾分享,如果創作人見到個個都咁唔守規矩,決定收埋作品唔再供諸同好,最壞可能係連帶其他創作人都因為今次見到一班不成氣候嘅參觀者而拒絕展覽,睇都無得睇,到時係我地大眾嘅損失。

城市嘅發展除左著重capital之外,cultural capital都好緊要,否則西甚麼九文化藝術區只會淪為一個地產項目。除了硬件的建設,還須軟件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