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功夫,兩個字,be water,係咪咁話?




王家衛:「其實關於李小龍的電影、故事,很多人都已經拍過,我就想其實李小龍的師傅應該是什麼樣,是什麼人培養出李小龍這樣的人物?」



王家衛除了是一位導演,也是一位社會科學榮譽博士。以一個social scientist做一個qualitative research來說,十七年其實不算長。



電影《一代宗師》所展現的一代宗師並不是神,he is only human。



梁朝偉飾演的葉問早年就如其他富家子弟般,不愁衣食,閒時喜愛夜蒲,有人搵佢比武,打law...... 從容不迫。
顧家,對妻子有鐵漢柔情。當日軍侵華,佛山淪陷,沒有像燈叔他們寧死不屈拚死抗日做英雄烈士,但亦婉拒同流合污。
要不共富貴要不就一無所有,葉問:「窮下有咩所謂」,拿得起放得低,變賣家當,(包括習武之人很重視的木樁)。家人三餐不繼,亦肯放下尊嚴去討取飲宴的餸頭餸尾。女兒餓死,一代宗師亦並非流血不流淚......
如此困境,他都只是淡淡然地形容為冬天。

後來為生活到香港以教功夫為生,妻子過身後,便沒有再回佛山。「從此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並非無情不念舊,而是既然時間是線性(linear)向前發展,不能回頭,便順應變遷,落戶香港。「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就是這樣,自幼拜師學功夫的他,「一條腰帶一口氣」,就是憑這口氣,貫徹他一生。這口氣(ideology)不就是李小龍所說的「Be water」嗎?

"Be formless... shapeless, like water. Now you put water into a cup, it becomes the cup. You pour water into a bottle; it becomes the bottle. You put water into a teapot; it becomes the teapot. Now water can flow, or creep or drip or crash! Be water, my friend…" Bruce Lee.

Be water,不是任由擺佈,而是適應力強。
梁朝偉所演的葉問有如行雲流水,揮灑自如。
也許生於亂世就是如此。




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Andy Warhol 15 Minutes Eternal (安迪華荷 十五分鐘的永恆展覽)




睇完呢個展覽我覺得Andy Warhol可以話係美國戰後盛世嘅時代象徵。

二次大戰之後,美國工業迅速發展,強調mass production,機械化大量生產,低成本,高效率,standardization。福特汽車就係一個好例子。因為大量生產成本低而令大眾負擔得起去擁有汽車。

當時人人都消費幾乎一式一樣嘅產品,有個笑話就係嘲笑一個老公放工入錯左隔離屋都唔知,因為家家戶戶嘅格局都一樣咁滯。Andy Warhol嘅絲印藝術正正就係反映當時mass production呢種現象。

Andy Warhol:「The reason why I'm painting this way is that I want to be a machine.」絲印係一種可以重複製作嘅藝術,生產模式同產品相類似。所以唔怪之得佢個工作室名為「The Factory」。Standardization就係當時所認為嘅「美」。取材於普及嘅商品(如:金寶湯),令藝術感覺平易近人「Pop Art is for Everyone.」。而名人人像嘅絲印(如:Jackeline Kennedy)就反映當年mass media無處不在broadcasting嘅威力。

P.S. 喜歡場刊嘅顏色同埋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