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彼思展覽的反思



彼思動畫25年展覽,睇到好多分別用鉛筆、木顏色、marker、粉彩、水彩、墨水、塑膠彩、數碼繪圖嘅畫,好靚好靚,十分enchanted,大開眼界然後發覺自己畫畫仍然有好大嘅進步空間。

可是亦看到一些睇唔過眼的事。管理員不停叫著不准拍照,D人依然故我地大無私讓影影影,有的知道不能影相就感到十分沒趣,好悶。也許,他們都被商場展覽縱壞了。在香港,大眾看得最多嘅展覽都係喺商場,商場為左增加人流,每逢過時過節總會搞d展覽。展覽有無意義/訊息帶出?邊個係創作人?唔知。咩都唔緊要,總之公仔夠得意,有理無理有得企埋去影一大餐就開心,喺商場消費滿幾多錢就有乜野送......呢個就係現今消費社會主導嘅展覽。

而今次彼思展覽嘅地點係政府康文署轄下嘅文化博物館。雖然算不上係莊嚴嘅地方,但起碼都算係保持安靜不准飲食果類嘅展覽場所。一般展覽只要在不用閃光燈的情況下是准許拍照的。今次彼思展覽因為作品嘅版權問題,除了館外的擺設,館內一律不准拍照。這不是文化博物館第一個不准拍照的展覽,但是次展覽的由於題材關係,吸引了看迪士尼動畫的龐大觀眾群,(無錯,博物館及傳媒亦以此作招徠賣點。) 這群人大多是博物館的稀客,遺忘了或根本沒有參觀博物館要遵守應有的守規則的意識,所以釀成左咁嘅局面。

講真,在香港這個消費主導嘅社會,人流總是聚集在消費場所,博物館通常係讀書時跟學校去一次起兩次止的事,那麼博物館又會有多少個常客呢。當然博物館並不是以人流來衝量其存在價值,相反在消費主導的社會,更加應該舉辦一D商場唔會搞嘅展覽,好讓非主流非商業化的創作人/藝術家得以生存,照顧小眾興趣。不過站在商業化的洪流裏難免有所動搖或被動搖,不只是商場,博物館也希望吸引人流呀,想藉此吐一吐氣揚眉,好得對上頭、對彼思有交代。

或者,往好方面想就是吸引一些不會到博物館的人到博物館,可是吸引呢班人嘅同時係咪應該將參觀博物館嘅意識灌輸埋俾佢地呢?明白你都係因為鍾意先至想影低留念,但話明唔准影相仲要影,係咪好唔尊重創作人呢?創作人都係想多D人欣賞先至將作品展覽出黎與大眾分享,如果創作人見到個個都咁唔守規矩,決定收埋作品唔再供諸同好,最壞可能係連帶其他創作人都因為今次見到一班不成氣候嘅參觀者而拒絕展覽,睇都無得睇,到時係我地大眾嘅損失。

城市嘅發展除左著重capital之外,cultural capital都好緊要,否則西甚麼九文化藝術區只會淪為一個地產項目。除了硬件的建設,還須軟件的配合。

沒有留言: